返回首页

那山、那水、那人里的笔墨探索

2023-11-28 20:16来源:互联网 点击:94次

  近日,“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与观众见面了。30位在中国画领域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的近百幅作品可谓新时代中国画的精彩缩影。

  上海海派艺术馆是一座运营仅8个多月的美术馆。虽然“年轻”,却已承办了一系列国家级大展,并推出了冯远、卢禹舜、陈琪等着名艺术家的个展。“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是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的又一个自主品牌大展。

  “笔墨当随时代是当今艺术家的共识,新的时代要有新的艺术表达、新的表现手法。不忘本来,开创未来,是我们通过举办此次展览想要带给观众的主要理念。”上海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对记者说,“参展的每位艺术家都有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这些作品的组合亮相,很好地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那么,这30位画家的近百件作品是如何挑选出来的呢?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告诉记者:“策展团队以对江山人民这一主题的理解,选择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画坛具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30位艺术家。在年龄结构上,以老年和中年艺术家为主。其中最年长的画家是今年94岁高龄的周韶华先生,而最年轻的艺术家和最年长的周先生有38岁的年龄跨度。这30位画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创新精神、关注现实、反映时代。”

  走进展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气磅礴。整个展览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江山如画,岁月如歌”,表现的是锦绣河山的壮阔之美和绿水青山的诗意之美;二是“山河入梦,人间有情”,这一板块主要是现实题材的人物画作品;三是“丘壑再胜,笔墨重光”,主要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尽在画面中。

  出生于1929年的周韶华,12岁就参加八路军,他大学读的是新闻系,后来又进入中原大学美术系学习。从革命者到艺术的革新者,周韶华一直在探索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他的作品强调艺术的整体感和形式感,擅长表现大江大河雄浑苍茫的崇高之美,其豪放、雄强的画风对中国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次展出的他的三件山水画作品《高山仰止》《造化铸成铁壁图》《海潮忆丝路》都是其年近九旬时的力作,可谓气象宏阔,境界高迈。

  以人物画名世的冯远近年来创作了一批山水画作品,既有大山大川,也有都市景观。与他画人物画的写实手法迥然不同,这批作品具有强烈的写意性和现代感。在此次展出的《圣源》中,冯远用俯瞰视角描绘了三江之源的壮阔景色,天上之水穿越千山万壑,奔涌不息。《海上印象》表现的是人们熟悉的申城景观,这是冯远都市水墨的探索之作,他对故乡上海的深深眷恋表露无遗。

  新海派领军人物陈家泠对传统笔墨和现代构成有着独到的认识,并将其融会于水墨现代性的探索之中,形成了别具个性的“家泠水墨”。此次展出的《赤水河畔丙安镇》是一幅五联长卷,是画家80岁时的创作。他将传统青绿和现代水墨相结合,描绘了有“明清建筑与历史活化石”之称的丙安古镇。

  新海派代表画家萧海春的三件山水画近作也令人眼前一亮。《东方欲晓》《西柏坡》《新安江山水画廊》都采用全景式构图与俯瞰的视角,体现了雄浑、博大的美学趣味。

  看过了艺术家对大好河山的赞美,第一部分中还有一些花鸟画作品颇具特色。“这些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的笔墨意蕴与西方现代的形式构成相互融合,创造出个性鲜明、现代气息强烈的新水墨。”策展人裔萼说。

  杨正新在《春风又绿》中用特写式的构图表现老干发新枝的春天景色。画面前景的两根浓墨粗干贯通画面,后面的三根淡墨枝干近乎直角交错,水墨的浓淡枯涩和点线面纵横交织。这幅画的美感非常独特,正如杨正新自己所言:“中国画要让年轻人喜欢,才能传承和发展。”

  陈琪的《万疆榴风》将草书的笔意和缤纷的色彩融入西方的形式构成法,画中的石榴与白鸽有团结、和平的寓意。马书林擅长写意花卉和水墨戏曲人物,尤其擅长画荷花。展厅中的两件荷花作品《圣洁图》《七色阳光》,一件是水墨,另一件则是彩墨,都突破了传统荷花的图式。

  展览的第二部分是一片“有情天地”。一位蒙古族女性怀抱小羊羔的画面非常动人,画中的红色和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幅名为《魂归兮》的作品出自画家刘巨德,他出生于内蒙古大草原,经常在作品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策展人裔萼介绍,刘巨德师从庞薰琹,后来成为吴冠中的助教,他深受两位老师现代抒情艺术的影响。在《骆驼草》和《金色童年》中,他将传统的写意精神融入抽象的形式,对故土的怀念感人至深。

  张培成和马小娟的画作透露着现代都市的诗意情怀。这两位生活在上海的画家都非常擅长表现都市优雅的一面。张培成的《欢乐》《亲爱的》《阳光明媚》,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都市生活中的爱与诗。马小娟则以没骨画法塑造了时尚的青年女子形象,色彩清丽雅致,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

  画家袁武笔下的农民与前两位画家笔下的都市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水墨人物画浑厚质朴、刚健凝重,在当代画坛自成一家,作品《抗联组画生存》曾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这次展出的《水不深系列》《人流》《毒日头》,画的都是北方农民。他用细涩的线条和浓重的墨色形成强烈的疏密关系和笔墨张力,表现出农民的质朴与坚韧。

  画家唐勇力的《敦煌之梦敦煌人》将敦煌造像与现代人物并置于画面,新颖且透着神秘的气息。“他在这幅画中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梦幻、信仰与艺术巧妙结合,为工笔人物画的现代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裔萼解读道。

  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上海海派艺术馆常务副馆长陈屹告诉记者,这次展览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划和策展,策展团队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西安、武汉、南京、杭州、镇江九个城市集取艺术家的作品。

  在陈屹看来,这次展览是南北艺术家艺术思想与艺术精神的碰撞交流。“虽然大江南北的艺术特性有着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但每一位参展艺术家都在作品中竭力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感受与灵魂的感悟。”

  展览第三部分的标题与作品一样美:“丘壑再胜,笔墨重光”。“参展画家们用多彩的画笔勾勒出生态建设之美,与此同时,他们也以富有创造力的笔墨探索中国画的当代转型,构建出中国水墨的时代精神。”裔萼说。

  画家姜宝林有着深厚的笔墨修养和强烈的创新精神,他别出心裁,创造出以线为主的“白描山水”。展厅中的《迭翠》和《幽壑》是姜氏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作。他还将这一画法拓展到花鸟画领域,在《映日》中,满铺的绿色是荷叶,点缀的红色是荷花,星星点点的白色是阳光,穿插交织的三角形是叶柄,一幅充满生机与创意的荷塘图景令许多观众驻足。

  杜大恺是现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画风简洁明快,清新明丽,细腻明净。在《青山如屏迎人立》中,他用平涂的绿色将画面一分为三,几段曲线勾勒出峰峦的起伏,高度概括的色块与点线刻画出亲和迎人之姿,营造明朗静谧之境。朱道平的作品点线交错,看似密不透风,实则明净清旷,其清雅的笔墨流淌着诗意的情怀,充满生命律动的线条流溢着音乐般的美感。

  近日,“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与观众见面了。30位在中国画领域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的近百幅作品可谓新时代中国画的精彩缩影。

  上海海派艺术馆是一座运营仅8个多月的美术馆。虽然“年轻”,却已承办了一系列国家级大展,并推出了冯远、卢禹舜、陈琪等着名艺术家的个展。“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是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的又一个自主品牌大展。

  “笔墨当随时代是当今艺术家的共识,新的时代要有新的艺术表达、新的表现手法。不忘本来,开创未来,是我们通过举办此次展览想要带给观众的主要理念。”上海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对记者说,“参展的每位艺术家都有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这些作品的组合亮相,很好地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那么,这30位画家的近百件作品是如何挑选出来的呢?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告诉记者:“策展团队以对江山人民这一主题的理解,选择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画坛具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30位艺术家。在年龄结构上,以老年和中年艺术家为主。其中最年长的画家是今年94岁高龄的周韶华先生,而最年轻的艺术家和最年长的周先生有38岁的年龄跨度。这30位画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创新精神、关注现实、反映时代。”

  走进展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气磅礴。整个展览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江山如画,岁月如歌”,表现的是锦绣河山的壮阔之美和绿水青山的诗意之美;二是“山河入梦,人间有情”,这一板块主要是现实题材的人物画作品;三是“丘壑再胜,笔墨重光”,主要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尽在画面中。

  出生于1929年的周韶华,12岁就参加八路军,他大学读的是新闻系,后来又进入中原大学美术系学习。从革命者到艺术的革新者,周韶华一直在探索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他的作品强调艺术的整体感和形式感,擅长表现大江大河雄浑苍茫的崇高之美,其豪放、雄强的画风对中国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次展出的他的三件山水画作品《高山仰止》《造化铸成铁壁图》《海潮忆丝路》都是其年近九旬时的力作,可谓气象宏阔,境界高迈。

  以人物画名世的冯远近年来创作了一批山水画作品,既有大山大川,也有都市景观。与他画人物画的写实手法迥然不同,这批作品具有强烈的写意性和现代感。在此次展出的《圣源》中,冯远用俯瞰视角描绘了三江之源的壮阔景色,天上之水穿越千山万壑,奔涌不息。《海上印象》表现的是人们熟悉的申城景观,这是冯远都市水墨的探索之作,他对故乡上海的深深眷恋表露无遗。

  新海派领军人物陈家泠对传统笔墨和现代构成有着独到的认识,并将其融会于水墨现代性的探索之中,形成了别具个性的“家泠水墨”。此次展出的《赤水河畔丙安镇》是一幅五联长卷,是画家80岁时的创作。他将传统青绿和现代水墨相结合,描绘了有“明清建筑与历史活化石”之称的丙安古镇。

  新海派代表画家萧海春的三件山水画近作也令人眼前一亮。《东方欲晓》《西柏坡》《新安江山水画廊》都采用全景式构图与俯瞰的视角,体现了雄浑、博大的美学趣味。

  看过了艺术家对大好河山的赞美,第一部分中还有一些花鸟画作品颇具特色。“这些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的笔墨意蕴与西方现代的形式构成相互融合,创造出个性鲜明、现代气息强烈的新水墨。”策展人裔萼说。

  杨正新在《春风又绿》中用特写式的构图表现老干发新枝的春天景色。画面前景的两根浓墨粗干贯通画面,后面的三根淡墨枝干近乎直角交错,水墨的浓淡枯涩和点线面纵横交织。这幅画的美感非常独特,正如杨正新自己所言:“中国画要让年轻人喜欢,才能传承和发展。”

  陈琪的《万疆榴风》将草书的笔意和缤纷的色彩融入西方的形式构成法,画中的石榴与白鸽有团结、和平的寓意。马书林擅长写意花卉和水墨戏曲人物,尤其擅长画荷花。展厅中的两件荷花作品《圣洁图》《七色阳光》,一件是水墨,另一件则是彩墨,都突破了传统荷花的图式。

  展览的第二部分是一片“有情天地”。一位蒙古族女性怀抱小羊羔的画面非常动人,画中的红色和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幅名为《魂归兮》的作品出自画家刘巨德,他出生于内蒙古大草原,经常在作品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策展人裔萼介绍,刘巨德师从庞薰琹,后来成为吴冠中的助教,他深受两位老师现代抒情艺术的影响。在《骆驼草》和《金色童年》中,他将传统的写意精神融入抽象的形式,对故土的怀念感人至深。

  张培成和马小娟的画作透露着现代都市的诗意情怀。这两位生活在上海的画家都非常擅长表现都市优雅的一面。张培成的《欢乐》《亲爱的》《阳光明媚》,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都市生活中的爱与诗。马小娟则以没骨画法塑造了时尚的青年女子形象,色彩清丽雅致,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

  画家袁武笔下的农民与前两位画家笔下的都市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水墨人物画浑厚质朴、刚健凝重,在当代画坛自成一家,作品《抗联组画生存》曾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这次展出的《水不深系列》《人流》《毒日头》,画的都是北方农民。他用细涩的线条和浓重的墨色形成强烈的疏密关系和笔墨张力,表现出农民的质朴与坚韧。

  画家唐勇力的《敦煌之梦敦煌人》将敦煌造像与现代人物并置于画面,新颖且透着神秘的气息。“他在这幅画中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梦幻、信仰与艺术巧妙结合,为工笔人物画的现代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裔萼解读道。

  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上海海派艺术馆常务副馆长陈屹告诉记者,这次展览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划和策展,策展团队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西安、武汉、南京、杭州、镇江九个城市集取艺术家的作品。

  在陈屹看来,这次展览是南北艺术家艺术思想与艺术精神的碰撞交流。“虽然大江南北的艺术特性有着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但每一位参展艺术家都在作品中竭力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感受与灵魂的感悟。”

  展览第三部分的标题与作品一样美:“丘壑再胜,笔墨重光”。“参展画家们用多彩的画笔勾勒出生态建设之美,与此同时,他们也以富有创造力的笔墨探索中国画的当代转型,构建出中国水墨的时代精神。”裔萼说。

  画家姜宝林有着深厚的笔墨修养和强烈的创新精神,他别出心裁,创造出以线为主的“白描山水”。展厅中的《迭翠》和《幽壑》是姜氏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作。他还将这一画法拓展到花鸟画领域,在《映日》中,满铺的绿色是荷叶,点缀的红色是荷花,星星点点的白色是阳光,穿插交织的三角形是叶柄,一幅充满生机与创意的荷塘图景令许多观众驻足。

  杜大恺是现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画风简洁明快,清新明丽,细腻明净。在《青山如屏迎人立》中,他用平涂的绿色将画面一分为三,几段曲线勾勒出峰峦的起伏,高度概括的色块与点线刻画出亲和迎人之姿,营造明朗静谧之境。朱道平的作品点线交错,看似密不透风,实则明净清旷,其清雅的笔墨流淌着诗意的情怀,充满生命律动的线条流溢着音乐般的美感。


上一篇:戴奇:判给曼联那粒点球很奇怪这赛季的VAR一团糟   下一篇:加军机在南海恶意挑衅中国国防部警告
------分隔线----------------------------
推广信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