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蒙城地铁二号线有哪些站点?你知道吗?

2023-01-20 07:26来源:互联网 点击:94次

  由管锡云先生撰写的《管窥小窑五进士》一书出版,征作者授权同意,决定在“辉映齐鲁”(原文艺日照)公众号开辟专栏,分期连载《管窥五进士》,每个星期分二至三次发布以飨读者。

  从明洪武年间,管氏始祖择今居住地,到五进士涌现的清光绪年间,共500多年,管氏家族历尽艰辛,创业立基,世代耕读,终于迎来了辉煌的时刻。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管氏始祖管滨海和他的家人来到莒北双凤山下,见到这里有山有水,是个繁衍生息的好地方,遂决定在此定居,建设新家园,即现在的小窑村。有一天,当地着名堪舆家诸城县管京西路过小窑村,管徥请管京西为其卜地。管京西评价说“此地内气萌生,外气聚形。群山圆润,势沉力雄。主峰双凤山,横开玉屏,东南迎吉山脉跌宕而下,深邃兜收。两山带河,曲流回环,顾恋此地,如兰亭赋诗。数千年来,未得其人而彰。若用此地,必发科举,家道兴旺。”管缇听后很是兴奋,更立志于此地发家,并立下“耕读为业”的治家祖训。

  发家必先立业。管氏家族在小平原种植五谷杂粮,利用山场放羊养蚕,发挥河边土壤深厚的优势,烧砖制瓦。也许受到先祖管仲“重商”思想的影响,他们还走上经商之路。从探花管廷献曾祖管瑾起,有明确的分工,长兄管玘种田,老二管瑼和四弟管璮经商,管瑾聪慧,是个读书的料,入学读书。生意越做越火,在两个州县设置店铺和货仓30多个。这样辛勤经营三十多年,置地3000多亩。较为雄厚的家业,为兴学奠定了基础。

  家境好了,管氏家族开始了兴学之路。管氏最早考取功名的是管荣,清顺治二年(1645年)考取乙酉科第九名武举人,奠定了管氏重教兴学的基础。此时,管氏家族在小窑定居已276年。管镇把顺治皇帝对吏部的谕旨“帝王敷治,文教为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写成条幅挂在正屋,警示家人。至同治初期,管镇和其兄管钿为求儿孙考取功名,求堪舆、觅风水、建魁星阁、选聘名师,不惜一切代价。管镇尊师重教,对外请的老师,给予优厚的待遇,并以礼待之。管镇夫人葛氏也深知尊师的道理,专门为教书先生制订了五日内不重餐的食谱,还经常下厨房为教书先生下厨掌勺。面对这样的待遇,教书先生也敬职敬业,尽其所能把知识传授给管氏族人。

  名师出高徒,从管廷献会试履历介绍中可以看到,他有12位受业师和32位受知师。其中,受业师管启棻,系管廷献族叔,居诸城县韩信沟村(小窑村和韩信沟村管氏同宗同支)。管启棻出生于道光甲申年(1824),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咸丰十一年辛酉正科举人。同治十年(1871)辛未会试,他大挑一等,授官直隶元氏县知县,调任广昌县知县,有政声,特用直隶州知州,钦加知府衔,官至五品,调广东未仕,因病归,曾为《城阳管氏族谱》撰写《西祖茔碑记》。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故从学者甚众,成才者颇多,所教学生中最着名的有两位,一位是诸城县孔戈庄翰林、官至兵部尚书的徐会沣,另一位就是管廷献。有后人云:没有管启棻就没有五进士。

  管启棻在小窑村任教时,出于对祖居地的情感、对同宗的亲情、对老师职业的热爱,把全部心血投入小窑及附近村的孩子们,特别是对聪慧勤学的族侄管廷献十分偏爱。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单独带着廷献吃“小灶”,有针对性地施教。他还曾面对双凤山峰,鼓励廷献说:“先祖历尽千辛,奔‘凤凰’而来,你要不畏艰难,成为飞出深山的真正的金凤凰”。他以自身的成就为廷献树立了榜样,给廷献注入了厚实的学问和动力。而廷献的榜样和成功,无疑也带动了兄弟和后辈。

  除了办家塾村学,重金延请教书先生外,管氏家族还不吝资金送子弟在外求学。莒州的城阳书院、济南的泺源书院等处都留有他们求学的身影。在这里,他们聆听大师的讲课,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也结交了众多学友。

  在这样的氛围中,管氏子弟也很努力,很争气。他们从幼年开始,跟随蒙师识字,读“四书”“五经”,打下坚实的底子,到学做策论、试帖诗,直至参加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路的艰辛付出,常人难以想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管氏族人勤奋耕耘,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同治九年(1870年),管廷献中举,时年25岁。这时,离明洪武二年(1369年)过去了501年。此后,从光绪二年(1876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短短22年,出了五名进士。按时间先后顺序是:管廷鹗,光绪二年(1876年)乙亥科进士(光绪一年中举);管廷献,光绪九年(1883年)葵未科探花(同治九年中举);管象颐,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进士(光绪十一年中举);管廷纲,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光绪十四年中举);管象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光绪十九年中举)。间隔时间最长七年,最短两年。

  考中进士时年龄,最年长者为管廷献,37岁,他从中举到成为进士,用了12年时间;最年轻者为管廷鹗,22岁中进士,管象颐中进士也不过23岁,管廷纲和管象晋中进士年龄分别是33岁、28岁。五进士中进士平均年龄不到29岁,这在科举时代是极为难得的。

  一个家族出现几名乃至十几名翰林,在文化发达的江浙一带,并不少见,但往往多是几代十几代人的事情。日照的丁氏家族,先后出进士15名,历明、清两朝,从明崇祯四年(1631年)出现第一名进士丁允元起,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最后一名进士丁惟彬,前后共270多年。同在今五莲县境内的邱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共有进士6人。小窑管氏一门五进士,出现的时间集中,而且血缘关系非常近,可以说在中国科举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一个小山村五人高中进士,盛况空前。连同此前的五次中举,这段时间,报喜的每几年就要到小窑村送一次喜报。许多村民都来看热闹,但报喜的人期望中的主人家喜气盈门,赏钱、请膳的场面却难以见到。原来,由于全力供养孩子读书、办学、求师,再加上乐善好施,还修建了三法寺,耗尽了家财,对报喜人拿不出赏钱了。

  封建社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乡试、会试、殿试,一道道关卡,官宦子弟延续老辈传统走上考场以图世代为官、绵延不绝,平民百姓则期望走科举的路子改变命运、光宗耀祖,许多人终身无望、败走考场,许多人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之年方中第、入仕途。范进中举的辛酸荒唐的故事,让人们为之既可敬又可笑还可怜。不能不说,偏远山村能出现一门五进士,是创造了奇迹。

  管锡云先生是原日照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市文旅局一级调研员,现为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上一篇:潮安地铁三十一号线什么时候建?希望回复的更清楚一些!   下一篇:冀州地铁41号线换乘方案,解答一下吧!
------分隔线----------------------------
推广信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