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兰考地铁24号线到站时间表,希望回复的更清楚一点!

2023-03-14 07:55来源:互联网 点击:94次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国家对于腐败的痛恨态度变得更加坚决,一旦发现有贪腐现象,不管身处什么职务,都将严惩不贷。

  就算是刘青山和张子善这样的为革命做过贡献的人,一旦被发现触犯了贪腐的红线,都立刻被处以死刑。

  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正县级干部,但他竟然胆敢屡屡犯案,借职务之便疯狂敛财,总金额竟然达到惊人的3500万元。

  他就是“小官大贪”的张汉安,一个政府体系里的小人物,却是反腐路上的“大老虎”,国家法治道路上的“大毒瘤”。

  张汉安的青少年时期并不是乖戾跋扈的问题少年。相反,张汉安的求学经历是一个“寒门出贵子”的励志故事。张汉安是土生土长的汉中人,出生在汉中附近的一个县城的贫寒家庭之中。

  似乎从他记事开始,他的父亲就每天都在告诉他,只有努力读书,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才有走出这个贫寒的家庭并改变它的机会。

  张汉安本以为这样贫穷但和谐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是好景不长,在张汉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过于繁忙的工作而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父亲的去世狠狠地刺激到了年幼的张汉安,他看着贫困的家庭,心中“好好读书,改变命运”这八个字深深地烙进了他的脑海。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守护好父亲拼了命保护的家庭。父亲去世后,母亲自然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她为了一家的生活和供养张汉安读书,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工作。

  白天在农田里劳作,夜晚就去缝纫社不知劳累地踩着缝纫机。年少的张汉安还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看着母亲这般拼命地干活,心疼不已。

  为了帮助母亲减少一点点压力,年少早熟的张汉安经常带着弟弟一起去家附近的山上砍柴、拾柴,既可以为家里生活,又可以卖一点点钱补贴家用。

  虽然日子过得极为清苦,但是张汉安的母亲心里一直存着一丁点希望,那就是张汉安虽然时常上山砍柴,但是辛苦的工作和贫苦的生活并没有打消他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他的成绩一直不错。

  可是在那个年代,供孩子读书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有一次,张汉安看着疲惫的母亲,把心一横,告诉母亲,如果压力太大,他可以辍学务农,为家庭分忧。

  可张汉安并没有得到母亲欣慰的表情,相反,母亲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母亲告诉他,如果不读书,他们家一辈子也难翻身抬头。

  将自己的儿子当成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希望的母亲,工作起来更加拼命卖力,而张汉安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和母亲的付出,他顶着诸多压力,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为了“跃龙门”成功的那条鲤鱼。

  在大学的张汉安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没什么文化的父亲和母亲,甚至已经成为了他出生的那个县城的“先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和停下脚步。

  张汉安在大学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一个信念如同烈火在他心里熊熊燃烧——那就是“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毕业以后,成绩没有辜负他的拼命学习,他在生养自己的家乡,陕西省汉中市找到了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在当时,成为了人人羡慕的“金凤凰”。

  刚刚进入职场的张汉安还是一个正直、充满理想的年轻人。自古以来,职场和官场都是最为复杂的地方。纵使我们国家大力整顿官场,其中却仍然充满了勾心斗角。

  年轻的张汉安,作为刚入职场的新人,在职场中自然遭受了不少不公平的待遇。可是张汉安却始终不卑不亢,默默地工作。

  很快,张汉安就成为了单位里大家公认的老实人、勤快人。他凭借着从贫苦中锻炼出来的坚韧和闯劲,完美地完成了每一次上级交代给他的工作和任务。

  虽然此时的张汉安已经有了不菲的工资,完全可以告别过去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他始终记得自己那个贫困的家庭,也记得自己曾经是贫困的农村娃的身份。

  他牵挂着为了他付出了一生心血的母亲,将每个月大半的工资交给了家乡的母亲,自己却依旧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

  张汉安的所作所为自然逃不过组织和领导的眼睛,在他们眼里,张汉安就是一颗正在闪闪发光的金子,只要把他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他必将大放光芒。

  虽然羡慕,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张汉安的升迁是理所应当,这样一个有闯劲、有魄力、有能力的年轻人必将在更高的岗位大放光芒。

  随着官职的逐步高升,他接触到的圈子也从最初的小职员逐渐扩展到了上流人士。在城建投资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职位上,他见到了太多的大老板、巨贾。

  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和这些巨贾在一起的时候,他好像是一个刚刚来到城市的乡巴佬,自卑和敏感包裹了这个正值壮年、心怀理想的男人。

  “出人头地”的理想在张汉安心中逐渐变了味,它不再代表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尊敬和认可,而是变成了不择手段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告别贫穷和“短见”的遮羞布。

  可是由于职务关系,张汉安和马某开始频繁地在酒局上相见。而行走“江湖”多年、八面玲珑的马某利用这些机会,很快就接近了张汉安,赢得了他的好感。

  眼见时机成熟,马某带着“诚意”找到了张汉安,希望张汉安能够“关照”一下他们公司在龙岗新区的一些项目。

  可是马某看出了张汉安拒绝的意图,马上开口说:“张局我给你说,咱们要搞就把它搞好,我先给你放点钱在这,这后头你要求人办事用着也方便嘛。”

  在这样一通恭维和偷换概念的说辞之下,经过无数次学习刻在张汉安心中的党规党纪和高危“红线”早就被丢到了九霄云外。

  张汉安怎么不喜欢钱呢?从贫寒的农村家庭走出来的他当然在意钱,他知道钱的重要性,也知道钱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灯红酒绿”的生活,他的眼界和以前不同了,他不再是穷学生张汉安,不再是职员张汉安。

  于是,张汉安心怀忐忑地收下了马某送来的五十万元。不管他内心曾经如何挣扎过,一次的受贿就等同着彻底放开了心中党规党纪构筑的“闸门”。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张汉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关照”了马某,马某的公司在龙岗新区某个项目的投标中,顺利中标。

  根据张汉安落网后交代的内容,2013年9月、2014年1月和2015年2月,他又收下了马某的“诚意”,全部数额竟然高达惊人的500万元!

  张汉安做事“靠谱”、“能力强”的“好名声”开始流传在汉中的商人口中,人人都知道新上任的总经理陈汉安也并非铁板一块,只要给足了“好处”,他就算最好的“保护伞”和“顺风车”。

  张汉安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穷孩子,本身并没有太多奢侈的爱好,为数不多的爱好也只是在工作之余喝点小酒而已。

  可是就算是这样一点小小的爱好,也被那些善于钻营、见缝插针的老板当成了从张汉安手里捞取利益的“润滑剂”。

  除了现金,一箱一箱的好酒也被搬到了张汉安的家里。茅台、五粮液……这些平常人难得一尝的好酒在张汉安眼里并不稀奇。

  根据办案人员查获,张汉安的住处竟然有120多箱高档酒,不光有白酒,还有洋酒……曾经纯洁的、党信任的好干部已经腐化堕落成了一个贪污狂魔!

  张汉安安逸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几年,2015年,汉中城投公司就由于张汉安急于敛财和不当管理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资金紧张情况,甚至欠下了6000万的贷款。

  6000万的亏空让张汉安陷入了绝境。就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某个公司的负责人找到了张汉安,他提出让张汉安帮助他中标一个棚改项目的要求,作为交换,他会借给汉中城投公司6000万元弥补亏空。

  张汉安在敛财的同时,也并没有放松对权力的掌控。他深知,自己拥有如今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汉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断将公司中几个重要部门的骨干调离原本的岗位,利用岗位的真空期疯狂集权,将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以此来防止单位制约自己的权力。

  2017年,收下了某土方项目公司老板苟某两个装着40万现金的茶叶盒子后,张汉安“帮助”苟某拿下了土方的开挖和清运两个大的工程。

  可是好景不长,2019年4月,苟某手下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公安机关查处。在交代自己的罪行时,苟某将行贿张汉安一事也一五一十地交代清楚。

  2019年6月,汉中市纪委监委开始对张汉安进行了调查。从此,逍遥法外七年之久的张汉安终于落马。

  令人最为震惊的是,专案组的人员在调查张汉安时,从他的三处房产中搜查出了15个箱子,每一个箱子里都装满了张汉安这些年通过种种途径获得的赃款。

  如此罪证,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也实在让人摇头叹息并发出感叹:一个共产党的好干部究竟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我是一个罪人,我愧对党的培养、愧对组织信任、愧对人民期待,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不起妻子和儿子,更对不起刚出生不久的孙子,让周围的亲人都因为我抬不起头……”

  可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张汉安已经再也来不及悬崖勒马,他的罪行将让他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被党和人民批判。

  参考资料:党风与廉政:《把酒场当“战场”得罪人——汉中市城投办原主任、市城投公司原总经理张汉安案警示》


上一篇:关于河源地铁二十一号线未来多久可以建?解答一下吧!   下一篇:微山地铁41号线沿途站点有哪些?有没有更清楚一些的回复?
------分隔线----------------------------
推广信息
热门文章